近期,个人养老金开户乱象引发大众关注。有消费者向南都记者反映,自己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莫名被开通,而自己直到收到银行发来的开通成功短信提醒才知晓。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。记者调研发现,在小红书、黑猫投诉等平台上,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在自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,甚至有消费者表示,在第三方平台被引导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后,第三方平台自动向其账户存入“一元福利金”,导致该账户无法注销。
看上去真是有点罗生门了。消费者莫名其妙就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,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甚至还有自动存入的“一元福利金”,让养老金账户成为无法注销的“硬骨头”。就像中了某种诡异的电脑病毒,消费者变成了“僵尸电脑”,只能任人鱼肉。
从法律上讲,这是对消费者赤裸裸的侵权。按照有关法规,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,必须获得消费者的授权,谁也不能违背他人意愿,即便是行所谓自己“割肉”“予利”他人之事。金融机构自然有监管规定,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,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、公平交易权等权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。翻看报道,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过程,消费者全然蒙在鼓里,也无力抗拒,简直置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于不顾。
其实,找到背后的神秘力量,并不是多难的事情。报道中也提到了,有的消费者弄清楚了,“这是在没有本人授权的情况下,银行方面私自给他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”。虽然银行方面自辩获得第三方机构授权办理了账户,但具体开户信息、第三方机构的具体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又无法提供,如此牵强的理由显然难以说服人。
诚然,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,对银行方面具有一定的诱惑力。因为,按照有关规定,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,参加人只能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确定一个资金账户,商业银行只能为同一参加人开立一个资金账户,对银行来说,拿住了个人养老金账户,也就守住了一只下金蛋的母鸡,巨大的经济利益让很多银行趋之若鹜。
但是,这种置法律于不顾的越轨行为,注定会付出不菲代价。回看报道,面对一些消费者的质疑,有银行工作人员的做法是一问三不知,甚至还故意“踢皮球”。对于金融机构,不是说装作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,什么都不知道,也就混过去了,如此“火中取栗”的冒险行为,不仅要接受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,也要承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利后果。
个人养老金账户乱象,不是一个小问题。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不能在莫名其妙中损失;金融机构的职责,应当依法依规履行到位。报道中的诸多问题,需要一一拉直,给出答案。监管部门应当盯住蛛丝马迹,一查到底,依法追究,规范金融机构和平台的行为,遏制个人养老金账户乱象,让类似问题不再发生。□ 柳宇霆(法律学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