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2日,春节后第一周,成都高新区即召开全区工作会议,释放开局就加速、起步即冲刺的鲜明信号。
据悉,2023年,成都高新区聚焦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、高效能治理,实施“十大突破”行动,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、活力更加澎湃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1.2亿元、增长6.0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0.5亿元,同比增长13.3%;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574.5亿元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.3%;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646.4亿元,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连续4年排名全国同类第1位。
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、也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,成都高新区将坚持“挑大梁、走在前、作示范、强辐射”,锚定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定位,重点实施八个方面“提质见效”,六个方面重点突破,以服务全面提升凝聚高质量发展奋进之力,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新篇章中作出更多高新贡献。
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
GDP迈上 3200亿元新台阶
过去一年,成都高新区全力以赴拼经济、搞建设,经济运行回升向好,创新动能加速生成,开放协同持续深化,民生保障有力有效,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200亿元新台阶。
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,成都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,加快推进产业“建圈强链”,2023年引进重大项目及高能级项目36个,其中百亿级项目4个。
电子信息产业企稳回暖,2023年,成都发展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,总投资630亿元的全国首条、全球第二条高世代AMOLED项目签约落地;加快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辰显光电Micro-LED生产基地项目,将成为全球首条TFT基Micro-LED生产线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400亿元,GE医疗项目实现当年签约、当年开工、当年投产、当年首批次回旋加速器下线。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壮大向好,规上数字经济属性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57.2亿元、同比增长19.1%,新引进总投资60亿元的美团西南总部、30亿元的凌宇智控VR眼镜全国总部等项目。此外,未来产业加快布局,微波射频“一园三区”、车载智能系统“一核一区一基地”等专业园区启动建设。
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同时,成都高新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,新质生产力逐渐积厚成势。2023年,天府绛溪实验室、天府锦城实验室(前沿医学中心)等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强化,4个研究中心实体运行。新增国家级平台5个,累计达66家;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揭牌投运,聚集国际顶尖PI领衔的实验室8个;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,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专业化的中试首选地,首创“中试+”生态理念,34个中试平台累计服务中试项目756个,助力融资超18亿元;“岷山行动”稳步推进,累计孵化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、微电子先进封测技术研究院等项目15个,形成技术突破14项;新增国家级孵化载体2家,在孵企业首次突破2万家。
值得关注的是,2023年成都高新区组建产业基金30支、总规模738亿元,天使基金、科技信贷产品规模突破“双百亿”,天使母基金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三。
“企业是一座城市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厚实家底和强大底气,要持续提质营商环境,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。”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过去一年,该区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着力培育市场主体、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。全年新增企业3.8万户,德州仪器、倍特药业、巨量引擎等18家企业规模突破百亿,新增上市(过会)企业7家。本土领军企业通威集团跻身世界500强。
数据显示,目前,成都高新区汇聚各类人才超80万人,其中国家级和省级、市级人才1728人;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总数达106家,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781家,累计培育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37家,全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稳居中西部第一。
实施八个方面“提质见效”
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
今年,成都高新区将重点实施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、重点片区重大项目、外贸稳规模优结构、文旅消费IP培育、区域协同发展、营商环境建设、城市治理、安全治理八个方面“提质见效”,持续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“挑大梁、走在前、作示范、强辐射”。
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,关键在质优,本质是先进生产力。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,成都高新区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,抢先布局了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目前正加快推进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创新药、高性能医疗器械、AI等21条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。
今年,锚定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,成都高新区将通过厚植链主企业比较优势、未来赛道竞争优势、专业园区引领优势、产业基金赋能优势、领军人才聚集优势,强化科技创新转化功能、高端产业引领功能、全球资源配置功能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当前,成都正聚焦“三个做优做强”、四大结构优化调整,加快建设24个重点片区,成都高新区承担了其中4个重点片区建设。今年,聚焦“夯基垒台”到“功能提升”,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(高新片区)将突出“优化调整”,推进工业上楼,将新显EOD等两个组团率先打造成产城融合示范区;未来科技城将突出“集聚发展”,强化资源要素保障,推进公服配套等项目建设;天府国际生物城将突出“兴产聚人”,力争生物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,带动生物城人口增长50%、突破2.4万人;交子金融商圈将突出“金融赋能”,加速科技金融、产业金融集聚发展,提升国际知名度。
此外,成都高新区今年还将通过稳龙头促回升、稳规模调结构、稳预期优环境,推进外贸提质见效。围绕SKP、交子大道等地标打造世界级交子金融商圈,打造玉林历史文化街区,加快培育高新消费IP。深入探索“双飞地”合作模式,围绕“创新研发在高新+转化生产在市州”,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60项合作事项落地落实,推进与大邑和都江堰联动发展。持续提质营商环境,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。继续加快补齐治理和民生短板,将经济发展的优质成果加快转化为市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品质生活。
“除了八个方面‘提质见效’,今年还将推进六个重点突破,推进工作走深走实。”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人工智能产业将在算力布局上力求突破,采取市场化方式建设算力调度平台,提升“算力+算法”服务能力;专业化园区建设在要素集成上力求突破,在园区综合性、服务性和“5+N”创新生态上再提升;链主企业服务在精准高效上力求突破,采取“项目管家”模式,做好暖心服务;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在量质齐升上力求突破,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、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企业;“四上”企业培育在政策支持上力求突破,将出台支持企业“四上”政策“11 条”;智改数转在助企转型上力求突破,重点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。
明确今年为“服务全面提升年”
让企业、人才、群众感受到高新服务温度
“我们将全面提升服务意识、服务思维、服务能力、服务体系、服务机制,以更大力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、以更强担当服务城市发展战略、以更实举措服务社会民生需求,让企业、人才、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高新区服务的温度、力度。”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据悉,本次工作会上,成都高新区明确2024年为“服务全面提升年”,旨在通过此举向全区发出总动员,聚焦服务产业、服务企业、服务人才、服务基层、服务群众,将服务内涵从传统的营商环境扩大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。
“我们将坚持‘用户思维’,设身处地、将心比心,从企业群众需求角度来审视政策效应、服务质效,真正以‘换位’换理解、以真心换真情、用实干换信任,提供具有辨识度、显示度的‘高新服务’。”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据悉,成都高新区将全力打造数字营商环境示范,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,建立“一企一档”,开展企业“金融画像”、楼宇和用地“载体画像”“人力资源画像”“科技画像”,促进供需精准对接,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。
为持续做优企业服务,成都高新区今年还将发布“免申即享”清单。“我们把‘免申即享’可行性评估纳入新政策制定的必要流程,结合实际对已印发执行的政策开展‘免申即享’适应性改造,全链条打通堵点卡点,力争惠企政策‘免申即享率’达30%。”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。
成都高新区坚持以“民声”定“民生”,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2023年,成都高新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完成投资136.8亿元,大运场馆惠民开放服务群众超5万人,“家门口的运动场”加速倍增,更多体育新地标让市民群众乐享健康生活。
今年,成都高新区还将实施“筑梦高新”行动,按需筹集新建人才公寓1580套、推动上市销售3200套以上,让各类人才在高新区成就事业的高度、享受家的温度。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,按期投运区妇女儿童医院,加快建设区人民医院,今年三级医院达到10家(其中三甲医院 4 家)。在全区推广老年人居家智能安全监护项目,为有需求的空巢独居老年人提供“一键通”紧急救援服务。
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成都高新区将与企业同奋斗,让企业做创新的主角,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,锻造“撒手锏”技术;视人才为珍宝,真心爱才、悉心育才、倾心引才、精心用才;为群众办实事,“致广大,尽精微”,真正把惠民生、暖民心、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,以高水平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提质见效,奋力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。
(程思瑜)
编辑:罗小岳
责编:胡苏 肖玲
审核:袁享林